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以靈活思考溝通,以人本之心服務,守住「專業」底線,以「智慧」克服政治議題——王秀燕副教授

  從事社會工作30年,任教於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王秀燕副教授(下稱王副教授)在2023年4月2日的「社工日」當天,獲頒了臺中市社會工作表揚典禮的終身成就獎。一路走來本著「以人為出發點」的核心理念,導入「跨域」的靈活思考,王副教授在執教期間積極帶領學生關注社會議題並走入社區,因地制宜規劃各種服務方案及機制。在擔任臺中縣、市政府社會處、局長任內整合資源,橫向溝通,擬定政策,為下一個世代的社會工作人員鋪下一條長遠的道路。

大學實踐社會責任

  隨著時代演變,新世代的社會工作人員必須具有更開闊且具多元性的視野,在這樣的趨勢下,當代社工教育也廣泛地納入了如災變、弱勢、移民、新住民、多元性別等議題。對於學生而言,透過專業服務學習、方案實習課程進入社區服務時,也更需著重「賦能」概念,一方面期待學生發揮各自科系的專業能力提供服務,另一方面更希望看到服務對象或是群體也能以自己能力產出回饋社區的模式或轉變。王副教授分享曾有學生在社區規劃了竹槍製作的課程,結果因為長輩的經驗更加豐富,反而變成長輩來教學,還因此加入青銀射擊趣味比賽。這種反向的回饋產生了社會工作「以人為本」的動能,也看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的關注面向與核心。

政策面的觀照

  儘管到了資訊發達的2024年,社會上仍有許多人對於社會工作者存有刻板印象,都是在跟社會工作人員一起工作或產生互動後,才比較了解社會工作的內容,進而認知到助人專業的核心。因此,王副教授也提議每年4月2日「社工日」除了表揚社工領域的傑出工作者外,也應該規劃能讓一般民眾更認識社會工作者,使民眾遭遇困難時可以有效地取得協助,更可讓有意願提供資源的組織、公司、單位能同時媒合助人的管道及進行服務的輸送。

  2024年3月,臺北市發生驚動全國的男嬰遭保母虐待致死案,「社會工作人員」這個職業與社會角色一時間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甚至備受責難。王副教授認為,此次事件除了對第一線工作的社會工作者造成很大的衝擊與震撼,也讓許多家長對於小孩投身社會工作領域,更有了許多擔憂跟疑慮。根據《臺中市大學社工系學生校外實習滿意度與未來從事社會工作相關行業意向研究》的研究,影響學生是否在畢業後投入社工職場的要素,包括:薪資結構、實習機關督導、行政流程、專業知能等。王副教授表示相較於剛開始執教的年代,學生對於畢業後投入社會工作的意願已經成長許多,但社工整體在制度、政策、社會認知上仍有進步的空間。

  現行臺灣各縣市雖皆設置社福中心,但其負責服務區域太大,業務包羅萬象,以致產生社會工作人員工作負荷過載,人員無法徵滿,人才流動率高的惡性循環,且偏鄉與離島的狀況則相比都市更加嚴峻。因此,王副教授也表示希望當政府制定政策時,能多了解第一線狀況,不然無法規劃出符合第一線社會工作人員的政策跟制度;且精準的政策制定更能讓預算準確花在需要的人身上,避免預算執行效率不佳或補助資格判定爭議。

以「智慧」創造雙贏

在第一線服務個案時,我們往往會注重社會工作人員的「專業」,於此同時也需要有「智慧」地進行溝通與處理問題,以避免在忙碌中有所疏漏時,造成輿論、媒體甚至地方政治上的紛爭。王副教授強調社會工作人員必須遵守社會倫理與價值,其中法律更是不可破的底線。在這個底線之上培養溝通的技巧,才能在遇到關說、施壓等狀況時不直接硬碰硬,展現出不卑不亢的工作態度,並期許在上層長官的支持下,一定能成功化解,最終達成雙贏的局面。

 

王秀燕副教授在產官學界都有豐富的經驗與投注,對於實務現場的各種狀況,可說是身經百戰。

 

採訪|蔣麗音、洪敍銘
撰文|曾慶平
編輯|洪敍銘
攝影|王秀燕提供

 

發佈時間:113/07/26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0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