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社會創新示範據點發展計畫——共創翻出社福新藍圖

  聽到「社會福利」一詞,你的想像是什麼呢?一般人會想到的通常是對於弱勢民眾的關懷,由政府或公益團體提供兒少、婦女、高齡者、身心障礙者等族群服務。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福利的推展方式也需要引入創新的思維與策略,才能面對新的挑戰。因此,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於109年起推行「社會創新示範據點發展計畫」,期盼結合公私部門,帶動地方據點創新、轉型,除了讓服務空間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培育地方永續發展,也冀望藉由此計畫中成功改造的範例,促進其他地區實踐社會創新,翻轉民眾對社會福利的刻板印象。

  過去部分的服務據點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建築物老舊,空間陰暗潮濕、凌亂骯髒等問題,不僅不符合需求,也讓民眾望之卻步,而透過這一次的計畫,服務據點得以重獲新生。特別的是,本計畫並非單純的由上而下的空間改造,而是跨領域的合作,除了邀集專家學者、設計團隊,也請空間的使用者以及站在第一線的服務者一同參與設計、改造的過程,共創空間藍圖。

  例如位於花蓮縣鳳林鎮的牛根草社區發展促進會,原先使用廢棄的國小做為照護高齡者的據點。由於當地為客家聚落,設計團隊將客家花布融入室內設計,並充分考量長者的需求,在窗邊增加可以休憩的矮榻,裝設可以展示手工作品的木櫃。同時,也請長者們挑選設計圖案、進行空間的布置。參與改造工程的長者看見自己的意見被採納非常開心,並認為「老人家做的東西自己可以欣賞,滿不錯的」。社工人員亦表示,了解到自己也擁有主導權的長輩們彷彿又活了過來,對於空間改造充滿熱情。

牛根草社區發展促進會是由南平國小廢棄教室轉型而成的樂齡學習中心。改造過後,原本老舊的空間煥然一新,變得更舒適、有朝氣,也更符合社區長輩們的需求。(https://www.welfaretreasure.com/media-detail/49)

  又如位於屏東縣的青少年中心小聚場,在改造過程中邀請青少年參與前期討論,辦理工作坊一起想像「小聚場2.0」的模樣。空間中的每個物件都扣合了青少年的需求與期待,如桌椅可以用來開會、閱讀,立鏡可以在練舞時使用,也能當成屏風區隔不同空間。而為了實現學生各式各樣的發想,設計團隊在空間規劃中採用了可彈性變化的設備,場內所見的桌椅、鏡子組、服務台都加裝了輪子,可以任意移動,只要經過排列組合,就能讓空間成為練舞室、會議室、表演場、展覽廳等空間,動靜皆宜。社工人員表示,小聚場改造過後,不僅變得更明亮、吸引人,也讓學生們更有歸屬感。小聚場原本只是舉辦各種活動的地點,現在小聚場不僅是他們的逐夢工場,更是他們回鄉時會想回來探望的第二個娘家。

青少年不僅參與了空間設計的討論與改造過程中的油漆粉刷,更自主包辦了開幕活動的規劃和執行,與小聚場產生了相當深厚的連結。(https://www.welfaretreasure.com/media-detail/4)

  在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發現,社區民眾為自己的需求發聲、實現自己想像中的空間設計,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當正面的反饋。民眾不僅是被動接受服務的人,更是這個空間的創造者,在當中充分實現了自我的價值。期待未來能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創新據點在各地開花結果,為社福領域注入更多活力。

 

撰文|李唯瑄

發佈時間:112/03/2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86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