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好書推薦

自動化的不平等?——《懲罰貧窮:大數據橫行下的自動化時代,隱藏在演算法之下的不平等》

科技發展從來就不是中性的,誰掌握與如何運用才是關鍵,在美國由官方所開發的「管理貧窮」科技工具,已經成為「懲罰貧窮」的遮羞布──〈推薦序〉,頁22。

 

  數位科技蓬勃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儼然成為當代主流。美國政府將大數據運用於審核社會福利資格與預測高風險家庭,期待精密的、客觀的電腦取代人工之後,能做出更高效完善的決策。但是,結果真的如此理想嗎?根據本書作者所揭露的事實,自動化的系統並未帶來更美好的社會,反而加劇了不平等,成為弱勢族群的夢魘。

  本書的作者維吉尼亞‧尤班克斯是美國的政治學家,長年投入科技與社會正義的相關研究,本書是作者最知名的著作。書中指出,美國早期的救濟政策(如濟貧院、科學慈善運動)處處透露著菁英階層對於貧窮與勞工階層的敵意;現今福利政策所謂大數據分析的新制度實是過去貧窮管理策略的擴充、「懲戒貧窮」道德觀的延伸,形同一座座「數位濟貧院」。作者以三個主題探討資料系統對於美國窮人與勞工的影響,犀利地揭露了這些系統背後產生的問題與隱藏的惡意。

  印第安納州的自動化福利資格審查系統以模糊的「未能配合」否決了數百萬人的福利申請,失靈的系統與僵化的行政程序剝奪了民眾應有的權利。福利資格審查系統本應確保符合資格者獲得福利,最後卻更像守門員,阻擋人民取用公共資源。

  洛杉磯的無家可歸者服務系統希望能有效率地配對最需要幫助的人與最適合的資源,但在資源並未增加的情形下,二萬多人的資料在系統中存放了七年仍未獲得任何援助;另一方面,這些私密的資料竟可以被執法單位輕易取得,當坦承自己有較高的風險時,可能讓自己更容易配對到住房,同時也會面臨治安管理部門的審查,像罪犯一樣被監視。

  賓州阿格勒尼郡的風險預測系統從多個變數評估兒童是否可能受到虐待或忽視。不過,父母尋求公共資源幫助、遭鄰居惡意的匿名檢舉等都會使分數增加,這些貧困家庭的父母不得不把家庭隱私、育兒方式都攤開來任人檢視,以免孩子被強制送走。

  歸根究柢,當社會仍瀰漫著「否認貧窮」的風氣──認為貧窮是因為人不夠努力、漠視貧窮人口的人權與尊嚴──社會福利並不會因為運用新科技就有了革命性的進步。反之,歧視貧窮的基因會刻入資料系統,讓被打上數位印記的窮人陷入更深的泥淖。而當科技系統凌駕於社會工作者的專業,例如相信自動化系統可以完全取代社工,或認為系統作出的決策、判斷必定比社工更正確,便會引發更大的災難。本書雖然是以美國為背景,仍不啻為臺灣社會工作領域的借鏡。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我們是否了解科技可能帶來的傷害,預先做好完善的規劃?我們是否充分考量倫理道德問題,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和隱私?我們是否真正地理解貧窮、關懷貧窮,而非把消除貧窮的社會責任推卸給資訊系統?這些都值得讀者進一步思考。

 

拆除數位濟貧院最重要的一步,是改變我們思考、談論、感受貧窮的方式……當我們瞭解一起承受的苦難時,如此湧現的正義怒火會是一股驚天動地、撼動體制、充滿遠見的力量。(頁299-302)

 

撰文推薦|李唯瑄

 

【書籍資訊】
作者/維吉尼亞‧尤班克斯(Virginia Eubanks)
譯者/洪慧芳
出版/寶鼎
出版日期/2022.4
ISBN/9786267089385

 

發佈時間:112/05/24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2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