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期 社會安全網——跨領域之心理衛生網絡合作與社區實務(2022年03月)
心衛社工多元網絡合作暨實務經驗分享——以臺南市為例
阿辛:「啊啊啊!衝三小!綁我要衝啥?為什麼要綁我,放開我,快點喔!放開我,不然我要殺光你全家!」
消防員:「來喔,小心一點,好,送上車了。」
公衛護理師:「先生,因為救護車行進中,約束是為了保護您的安全……」
二個月後阿辛出院了,但不僅沒親屬願意為他辦理出院手續,返家見到空無一人、且被自己飲酒後暴力行為破壞得面目全非的家……,茫然的阿辛仍慣性的選擇飲酒壯膽,並至妻子娘家要求希望妻女返家。
看見滿身酒味的阿辛,岳父:「就跟你說過人沒有在這裡,你這樣每天一直過來沒用啦!」
阿辛憤怒回應:「若人真的不在,又何必怕我每天過來,你們一定在瞞騙我什
麼事!緊跟我說她們人在哪裡?是不是又去討客兄?我要帶走孩子!我是孩子的爸爸!」
岳父略帶鄙視口氣:「就算有新對象也是剛好而已,你沒效啦!她們不想見你這個垃圾。」
「垃圾、垃圾、垃圾」一聽這個詞彙在耳邊不斷迴響,阿辛神智感到恍惚,等他回神時,岳父已倒在地上,耳邊響起岳母的尖叫:「救人!快救人啊!」
一位多年酒癮造成疑似妄想症狀的個案造成的暴力事件,往往就是保護性社工所受理反覆進案的通報表,對保護網絡來說就如一顆燙手山芋,即便有法院核發保護令規定、社工安全規劃及警察行為約束,好像也治標不治本,無明顯暴力遏止效果。雖文獻資料顯示暴力與精神病並沒有直接關係(Secker & Platt, 1996),即便是最危險的精神病人,暴力發生率也只有萬分之5,遠低於一般人一生中發生言語暴力或肢體衝突的機率(衛生福利部,2018)。
然而精神病人家庭處在快速的社會變遷中,確實已因種種內外在脆弱性產生了社會排擠及障礙,也衍伸出多元需求及問題,更有些個案的精神症狀或失常行為屢遭媒體渲染成危機暴力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及汙名化議題,惡性循環的結果下,這些標籤化的眼光往往造成精神病人及其家屬習得無助,缺乏正向驅力,呈現多元需求的精神病人家庭顯然需要以團隊網絡合作的模式提供處遇。
增設心理衛生社工除可補充原本在專業人力/個案比超負荷的精神社區照護系統,更可進行個案分級分類處置,亦可滿足保護性案件中對於精神病人家庭的醫療資源連結性及多元需求之不足,以期望降低暴力事件再發生率。依據第一期社安網計畫執行完畢之全國統計資料顯示:經心衛社工開案服務後再被通報保護性案件比率下降15.76%,再被通報後開案比率下降12.34%(衛生福利部,2021),如下表所示:
表 1 107-109 年全國加害人合併精神疾病案件暴力再犯統計表
心衛社工服務保護性案件 再通報/開案率 |
人數(人) |
再次施暴被通報保護性案件 |
再被通報後 經集中派案中心調查開案 |
||
人數(人) |
再通報率(%) |
人數(人) |
再開案率(%) |
||
已派案 |
3,877 |
678 |
17.48 |
372 |
9.59 |
尚未派案 |
11,609 |
2,410 |
20.75 |
1,212 |
10.94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2021)。
而本轄自2018-2020年開案服務加害人合併精神疾病案件總數為760 案, 經心衛社工介入提供整合性服務後,統計暴力再犯案數為96案,其暴力再犯率為12.6%,可呈現經系統化設計及訓練後的心理衛生專業人力加入保護性案件處遇之效益,以下筆者群謹以本轄心理衛生社工之實務及網絡合作經驗分類別進行分享: 與保護社工共案合作、連結加害人處遇系統、運用社區資源以及職業重建(勞政體系),以期精益求精、合力建構更綿密之社會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