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特別企劃

不論幾歲,都要在人生的跑道上發光——鄭夙良專訪

  鄭夙良笑說,在社區,每個認識她的人都叫她夙良姐。在採訪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人打電話來問候。今年已經84歲的她,聲音與眼神還是充滿著精神的光彩。

  夙良姐老家位於臺南水仙宮一帶,是家中最大的姐姐。她說,雖然家裡開柑仔店,家境富裕,口袋裡總是有鮑魚、干貝乾,但自己小時候是靠藥品長大的。長大後,她從事護理領域的工作。夙良姐是臺灣第一批接觸到復健治療的護理人員,一開始她在醫院中當小護士,後來,當時工作的醫院特別聘請美國物理治療師前來教學物理治療。

  32歲時,她前往位於花蓮美崙的畢士大殘盲女子教養院服務,從事物理治療工作,假日時經常帶著院裡的病童們一起出去遊玩。夙良姐說,即使到了現在,她與在畢士大認識的人們感情依然很好,還有一個專屬Line群組。36歲時,夙良姐決定與等候她多年的先生結婚。婚後,她回到故鄉臺南,與先生一起開了一間文具店。兩人相守多年,日子有苦有甜。雖然先生已經不在了,但他畫的美麗畫作依然掛滿兩人的住家。

  一般人覺得麻煩的善事,夙良姐卻總是熱於去做,她說這與她的信仰有關。每當她遭遇負面的事情時,總會想起約瑟的故事:約瑟被同父異母的哥哥賣給以實瑪利人為奴,後來憑藉著自己的解夢能力,當上了埃及首相。這個故事激勵了她,讓她相信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上帝都會有好的安排,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

  關於寫作這條路,夙良姐在六十幾歲才走上。一開始是受到讀書會的老師啟發,由一篇讀書心得開始,演變成一本又一本的創作。寫作對她來說不只是生活上的紀錄,也是她抒發心情的最佳方式。雖然起步晚,但她認為人不該被年齡綁住,只要還活著,就要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夙良姐的創作中,也記錄了社區生活的點滴。其中一篇〈來一杯無糖綠〉,描述她與社區中一位飲料店的唐寶寶的故事:每次只要夙良姐去買飲料,都會指定店家坐在一旁的唐寶寶女兒幫她泡,一開始女孩很不情願,但慢慢地,她泡飲料的技術越來越上手,後來到了可以在店裡幫忙的程度。夙良姐說,她其實不是不會做或不願意做,但只要你積極地鼓勵,讓他慢慢地累積成果,人自然而然就會擁有自信與動力。

夙良姐即使已84歲,仍然精神奕奕地為新書簽名

  除了寫作,夙良姐也擔任愛心訪視關懷的志工,會一家一戶的去為居民服務,也正是因為這樣,更看見身障者們有許多困難,是需要親歷其境才能發覺的。

  近年來,國家有許多關注高齡者與銀髮族的社會福利政策,夙良姐認為政府可以推動更多相關政策。她提及,瑞士或歐洲國家設有失智老人村,讓記憶力退化的老人們居住在同一個村莊裡,做自己日常中做得到的工作或職務,她認為臺灣可以學習這種方法。雖然已有長照2.0的推行,如果獨居老人在家有突發狀況,還是很難避免遺憾的發生;而且如果沒有失智失能的狀況,也不容易申請居家照護,因此許多時候,都是夙良姐主動地去幫助社區中有困難的鄰里。她希望可以推動一些鼓勵老人走出來的活動,大家若是經常打照面,就可以了解彼此的狀況。

  回想年輕時,夙良姐的妹妹曾問過她要不要去美國發展,然而夙良姐拒絕了這個機會。她認為自己已在臺灣護理領域耕耘了許久,到了美國後就要重新開始,並覺得在臺灣照顧病人,是她的成就與使命,於是放棄了前往美國的機票。也許一般人會覺得這個選擇很可惜,但經過長久歲月後的今日,妹妹與弟弟們都跟她說過:「大姐,你是我們之中最有智慧的人。」回頭來看,人一生中的選擇並沒有所謂好壞,不論如何都會累積屬於自己的財富。夙良姐在助人的路上累積的心靈資產,是一般人難以擁有的。

  夙良姐現在主要的人生目標,就是繼續擔任關懷志工、繼續寫書,也想畫畫圖、參加銀髮繪畫班,繼續學習成長。

  就像她的新書《人生延長賽》一樣,夙良姐認為現在每天都是延長賽,每天都要認真去經營贏來的時間。如果遇到了障礙也沒關係,轉一個彎,也許又會是另一種風景等在前頭。


受訪|鄭夙良
訪談|蔣麗音、謝瑜真
撰文、攝影|謝瑜真

發佈時間:110/11/16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6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