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特別企劃

不論幾歲,都要在人生的跑道上發光——鄭夙良專訪

  鄭夙良笑說,在社區,每個認識她的人都叫她夙良姐。在採訪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人打電話來問候。今年已經84歲的她,聲音與眼神還是充滿著精神的光彩。

  夙良姐老家位於臺南水仙宮一帶,是家中最大的姐姐。她說,雖然家裡開柑仔店,家境富裕,口袋裡總是有鮑魚、干貝乾,但自己小時候是靠藥品長大的。長大後,她從事護理領域的工作。夙良姐是臺灣第一批接觸到復健治療的護理人員,一開始她在醫院中當小護士,後來,當時工作的醫院特別聘請美國物理治療師前來教學物理治療。

  32歲時,她前往位於花蓮美崙的畢士大殘盲女子教養院服務,從事物理治療工作,假日時經常帶著院裡的病童們一起出去遊玩。夙良姐說,即使到了現在,她與在畢士大認識的人們感情依然很好,還有一個專屬Line群組。36歲時,夙良姐決定與等候她多年的先生結婚。婚後,她回到故鄉臺南,與先生一起開了一間文具店。兩人相守多年,日子有苦有甜。雖然先生已經不在了,但他畫的美麗畫作依然掛滿兩人的住家。

  一般人覺得麻煩的善事,夙良姐卻總是熱於去做,她說這與她的信仰有關。每當她遭遇負面的事情時,總會想起約瑟的故事:約瑟被同父異母的哥哥賣給以實瑪利人為奴,後來憑藉著自己的解夢能力,當上了埃及首相。這個故事激勵了她,讓她相信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境,上帝都會有好的安排,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

  關於寫作這條路,夙良姐在六十幾歲才走上。一開始是受到讀書會的老師啟發,由一篇讀書心得開始,演變成一本又一本的創作。寫作對她來說不只是生活上的紀錄,也是她抒發心情的最佳方式。雖然起步晚,但她認為人不該被年齡綁住,只要還活著,就要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夙良姐的創作中,也記錄了社區生活的點滴。其中一篇〈來一杯無糖綠〉,描述她與社區中一位飲料店的唐寶寶的故事:每次只要夙良姐去買飲料,都會指定店家坐在一旁的唐寶寶女兒幫她泡,一開始女孩很不情願,但慢慢地,她泡飲料的技術越來越上手,後來到了可以在店裡幫忙的程度。夙良姐說,她其實不是不會做或不願意做,但只要你積極地鼓勵,讓他慢慢地累積成果,人自然而然就會擁有自信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