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特別企劃

強風吹不斷的韌草——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專訪

  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以下簡稱芒草心協會)自2011年已創立十年,是臺灣協助無家者的重要機構。今年疫情爆發之後,暴露在外在環境的無家者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之一。李盈姿秘書長(以下簡稱李秘書長)回顧芒草心協會的種種歷程,創會秘書長楊運生當初將協會取名為「芒草心」,是因為覺得芒草的特質與無家者很相似,到處都可以生長,就算強風吹拂後也能挺直起來。李秘書長說,當初芒草心協會是由三十位社工所發起的,他們原本都是臺灣各縣市第一線服務、專門承辦無家者業務的社工,最初發聲的兩位夥伴張獻忠、楊運生便是在無家者最多的臺北市服務。他們在工作時,感到各個地區、單位對無家者問題的處理方式差異很大,有時更因戶籍地與現居地不同,在申請福利服務或幫助時產生許多困難,因此他們認為需要有一個屬於體制外、可以整合制度的組織,芒草心協會因而誕生。

  協會在創立三年後才正式有了據點,在那之前芒草心協會與其他機構學習,包含參與「東亞包容城市網絡」論壇,與日本大阪、韓國首爾、香港交流。其中參考日本的無家者自立方案最多,採取「自立支援」的觀念,針對個人狀態給予幫助。

  2014年,芒草心協會開始在萬華設立收容據點,提供部份無家者住宿,參考日本小規模式的經營,雖然床位不多,但位在交通便利的社區,可幫助住民尋找工作與融入社群。據點採低度管理、高自主性的方式,讓居住者能感到自由,並培養自制力與和室友溝通的能力。同時他們還有女性專屬的收容空間,讓女性無家者擁有一個安全、放鬆的居住所。

疫情期間,工作人員全副武裝發送物資

  2021年5月中,臺灣新冠疫情日趨嚴峻,公共飲水站封閉,民眾布施也因此消失,長期在外的無家者,更面臨生活的困境與感染風險。李秘書長說,當時他們一天要準備250份物資發送給無家者。負責發放者要穿戴完整的防疫裝備,並請無家者們待在原地等待發送,不要一擁而上,增加染疫的可能;因物資非常多,包裝人員頗有短缺,因此也聘請疫情中失業的無家者幫忙,達到互助與雙贏。現已有五成的無家者施打疫苗,在民間單位與知名作家林立青呼籲、幫助下,疫情中的無家者處境已有逐漸好轉。

  無家者的處境及其社會形象,往往存在被標籤化與邊緣化的錯誤認知。李秘書長也提到,在法規中,對無固定居所者大多還是使用「遊民」一詞,然而他們則參考歐美「homeless」的稱呼,以「無家者」這樣比較中性的詞語。他們曾透過一些特別活動,讓人們可以實際地去了解無家者真實的一面,例如「街遊」,是由無家者親自帶領遊客走訪其生活的領域,結合當地文史與個人生命故事的講述。李秘書長說,街遊活動的發想來自協會中的理事曾文勤,她在倫敦旅遊時參加了名為「Unseen Tours」的活動,內容便是由當地的無家者帶領遊客進行徒步的旅遊路線。回到臺灣後,曾文勤認為臺灣也可以進行類似的嘗試。

  此時芒草心的夥伴張獻忠也在與萬華社區大學聯繫,想讓無家者們在社大中學習一技之長,兩人的想法剛好有所交集,便展開街遊活動的培訓與策劃。每個導覽員大約要受訓半年以上,除了敘述口條、文史導覽的訓練,也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說出自己的故事。

  雖然在準備時,曾經擔心過收費是否會減低民眾的參與意願,但活動卻非常成功,舉辦後有許多參與者的回饋。而行動不便或較年長、無法進行街遊導覽的無家者們,則另外為他們規劃了「真人圖書館」的室內講座,並搭配社工們的知識介紹。在疫情環繞的當下,芒草心也正在積極發想線上活動。

芒草心慈善協會位於萬華貴陽街的工作室

  對於未來,芒草心協會希望持續推動友善宿舍,讓無家者們以一人一室、共享公共空間的方式一起生活。希望可以盡量讓預算低的無家者居住到房況較好的物件,也能避免孤獨死的發生。

  十年來,芒草心協會三個據點的居住者都安然地居住其中,「其實他們並沒有別人想像中那麼無法可管、無藥可救,只是需要一些支持。」李秘書長說,無家者的標籤雖然存在,但也有被撕掉的機會。希望在下一個十年裡,芒草心協會能如其名,繼續在社會各個角落生長,幫助眾人。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

 

 

受訪|李盈姿祕書長
訪談|蔣麗音、謝瑜真
撰文|謝瑜真
照片提供|芒草心協會
發佈時間:110/10/05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1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