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特別企劃

「扭」出社會福利的創新「彩蛋」:社會福利數位博覽會

  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臺灣雖有部分大型的展會與展演活動紛紛取消或延期,卻也有轉為線上發布,活用數位化具互動性、無時效性之優勢,收穫更大的迴響與效益的成功案例。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今年舉辦的社會福利數位博覽會(下稱社福博覽會),以具互動性的設計轉為線上策展,分別在「兒少」、「婦女」、「高齡」、「身心障礙」等議題上,提供了國內外豐富的案例分析,讓對於臺灣福利議題有興趣的學生或社會工作者,能有取徑、延伸、擴展的機會。

數位博覽會首頁將四大族群分別用議題島的方式呈現
https://www.welfaretreasure.com/

一、扭轉與創新,參與及互動是關鍵

  社家署李副署長指出,一部分的民眾仍停留在「社會福利=照顧弱勢」的認知,而未能感受到社會福利其實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本次的社福博覽會,就是要翻轉這個刻板印象。婦企組林婉如科長也展示了「日常練習」的前導遊戲網頁,藉由扮演爸爸、媽媽、女兒、爺爺等不同身分所遭遇的日常情境與選擇,甚至還能解鎖「隱藏關卡」,在有趣的遊戲進程中,表現出「任何族群、身份的人,都有可能在社會中遭遇困難,只要周圍的人願意傾聽、理解並協助,就有機會可以改善現有的困境」的核心價值。

由議題開始,讓使用者沈浸在故事情節的體驗中,透過趣味性的遊戲玩法,了解他人的處境,藉機拉近人們與社會福利之間的距離,開啟對話的機會
https://dailypractice.tw/

  社福博覽會以「扭彩蛋」為主軸,取用了時下年輕族群特別喜愛的「扭蛋」經驗,即「必須打開以後才知道內容物」的特色,使得整體網站的設計與瀏覽都充滿互動性;網站收集了100則以上台灣與國際跨領域案例,分析策略和作法,讓我們不只能看見別人怎麼為社會福利進行創新改變,還能從中找到創新方法串連彼此,才有機會撬動更多資源挹注,扭出社會裡更多創新的福利彩蛋。

  這樣的企劃與規劃,與傳統政策宣導的方向截然不同;從個體的生活經驗出發探索可能接觸的福利議題,看見不同的服務對象,進而貼近大眾的生活議題,無形中建立了社會大眾與政策方向間的互動橋樑。

  除了向民眾溝通外,林科長也發現,在行政院大力推動社會企業、企業社會責任及社會創新下,關注且投入社會議題的企業或新創組織蓬勃發展,早已不限於傳統的社會福利團體或機構。但可惜的是,較少看見跨領域、跨單位的合作,可能因此產生資源重疊或錯置的情形發生。除此之外,李副署長也認為,社福博覽會主軸在於如何引導出服務設計的思考,並且落實參與的機會,因此在每一個案例分析中,都會凸顯「思考點」和「延伸閱讀」的重要性,目的即在於拓展視野、鼓勵行動、跨域合作及激發福利參與的契機。

利用標籤化的選項,協助使用者可以複選有興趣的項目,來篩選並閱讀案例

  在這樣的理念下,社福博覽會的受眾,除了一般社會大眾外,也鎖定了產業與各級行政單位,希望共同創造新的思維,翻轉傳統對社會福利及政策的認知;因此「小試身手」的介面,即從「專業力」、「資源力」、「行動力」、「族群議題」等面向,讓不論是不同專業領域、不同社會角色的個人或群體,都能真正的「扭」出得以相互對應的跨域場域與創新的社會空間;有別於「日常練習」的引導式遊戲體驗,「小試身手」更加關注服務行動的實踐與資源整合。

  李副署長與林科長亦不約而同提及了如何將數位網站的探索內容、心得實踐於實務現場的途徑,網站綜整了國際間對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基礎與框架的討論,產出了一套「社會影響力指南」牌卡,除了能夠免費下載外,也能以桌遊的遊戲方式,研發出同時兼具啟發性與創新性的元素、作法、策略,既為社福博覽會的延伸,更能不受限時空的持續推廣福利議題。

社會影響力牌卡上有不同的策略與作法,提供啟發性與創新性

二、重新思考空間的定義,事實上也是重新定義社會福利的範疇

  福利服務的輸送,場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示範據點的創新改造」也是此次社福博覽會中的一大重點和看點。臺灣各縣市都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福利設施,然而大多面臨了兩個問題,其一是「服務內容的單一性與創新性的缺乏」,其二是「容易造成特定對象的隔閡感」,也因此「改造」即不能單就其中一面進行,而必須一方面以使用者的需求為中心,另一方面以社會設計的方式進行創意的發想與實踐。

  李副署長以弘道基金會的「東金好客廳」為例,把過去專屬老人使用的「高雄前金老人活動中心」打開,置入由年輕人所營運的「午茶派對」、「球類休閒運動」、「彩妝體驗」等新穎特別的活動,以創意與活力豐富高齡者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好客廳」一詞蘊含著「希望有空來坐」的寓意,強調不同世代、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互相參與、溝通、學習,也更容易達到彼此放心與安心,刺激更多人願意進入空間內享受社會福利的服務。

藉由美妝服務導入,創造高齡者和年輕人都願意來,具有健康促進、豐富生活的場所

  臺南後壁的璞育塾文創園區是偏鄉教育及社區發展相互結合的創新案例,林科長指出,後壁國小為了活化老舊的日式教師宿舍,與璞育塾合作修繕並加入貨櫃屋的巧思,彌補木造宿舍無法使用明火的限制,並廣納社區居民的意見,讓改造後的園區在白天可以是婦女手作工坊,黃昏是小農市集,放學後是孩子的課輔教室,到了晚上則變身為社區的蚊子電影院,成為社區「家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串聯年輕世代的創造力,結合高齡者的需求,也讓不同族群成為生活圈裡不可或缺的角色,一起形成永續互動的社區生活模式

  作為以設計為主要成員的團隊,在需求訪談與意見討論、蒐集的過程中,也投注相當的心力,因為「社會設計」概念下的空間改造重點,來自於對需求的回應;也因此,社會設計不只是如何改善「東金好客廳」的動線規劃,也不只是如何繪製出璞育塾文創園區的彩繪圖樣,重點仍然是與直接使用者、在地社區居民的相互融合,提升他們進入、參與的意願;在其他的議題方面,臺中女孩館、屏東青少年活動中心,都透過與女孩、少年們的共創工作坊,從個人想像到空間整體設計,找到他們「喜歡」在這裡發生的事、相處的樣子,同時也更深層地進行生命史的探索與其象徵意義的召喚;面對較難與陌生人建立關係的心智障礙者,古亭小作所的設計團隊以蹲點的方式,慢慢地觀察、凝聚出他們的日常,與社工及憨兒們一起設計空間氛圍、色調、配置與空間功能標誌,輔助憨兒成為導覽員,向訪客介紹自己一天的作業活動,與社區開啟更多對話。

邀請女孩參與改造的過程,收集並聆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對於女兒館的印象,再藉由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屬於女兒館新的樣貌

打造以青少年為中心的支持性環境,結合青少年的需求、興趣和喜好,一起塗裝改造屬於他們的實驗基地

三、「網路」代替「馬路」

  因應疫情的衝擊,社家署改變思維與策略,將成果以文案、照片、設計圖稿、影音剪輯等媒體素材移至數位博覽會網站,邀請大家線上參與這場盛會;此外,實體展中原訂針對社會企業、兒少代表、身心障礙團體、據點工作者的專場導覽,以及「社會影響力指南」牌卡的深入介紹與運用,也都希望在疫情過去後,能易地重現出精采的片刻。

  李副署長說,實體展本來也準備了「彩蛋」,要帶給參展民眾驚喜。展覽過程中民眾可以蒐集到「福利蛋」的各個部位,其設計也頗具巧思,如兒少場域以「耳朵」為象徵,強調兒少表意權與聆聽者的重要性;女性場域以「眼睛」為象徵,代表需要社會大眾更多的看見;高齡場域以「雙手」蘊含的青銀共榮、扶持為主題;身心障礙場域的部位則是「嘴巴」,強調不要拒絕溝通,不要因為自身的不了解產生誤解;蒐集完成後可自行組裝,自由地添加觀展後的心情,有趣的設計背後,也含藏社福數位博覽會希望營造出不同的觀點。

  雖然實體展覽最終取消,但以「網路代替馬路」,似乎也不失為一種另類的社會參與形式,更重要的是透過數位互動,能夠更廣泛地拓展社會福利的對象、使用範疇,也能看見更多對象的需求,反向地思考我們與社會福利的相對關係,進而產生行動,或許也能讓臺灣社會更加開放、包容與多元。

【更多相關資訊請前往社會福利數位博覽會

 

—2021.6.21線上採訪
受訪|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李臨鳳副署長、林婉如科長
訪談、撰文|洪敍銘
照片|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提供

發佈時間:110/07/0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08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