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特別企劃

更友善的生育選擇: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生產,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必須經歷的事,我們雖然無法決定自己是如何被生下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卻有更多的機會能夠關心自己、家人、伴侶、朋友甚至任何女性在生產、照護上的選擇,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簡稱「生動盟」)的組成與倡議的宗旨,即在提供充分的身體、生產知識,讓身為生產個體的女性,得以看見、找回主體性,並且適切地透過溝通、陪伴支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及選擇。

        生動盟理事長諶淑婷談論一個臺灣常見的現象,當女性獲知懷孕後,她與她的伴侶、家人大多朝向「消費端」需求滿足,例如購置嬰幼兒用品、營養補給品、衣物甚至是產後照護的地點、餐食等,但在「教育端」,例如懷孕過程間身體的變化、產檢的選擇與選項、如何舒緩疼痛等均普遍不足;另一方面,醫療介入應是一種可被選擇的選項,而非人人必要,然而產婦在生產過程中,因醫院系統性管理及制式流程,提前催生、施打減痛分娩、剪會陰,是常見的狀況,這種「生不由己」,往往讓部分女性留下不願回憶的生產經驗。

        「生產非生病」,是產前亟需建立的先備觀念,且不應只是生產主體的女性,包含整個「生產團隊」(親人、伴侶、醫生或協助生產者)都應被教育這樣的概念,諶淑婷說,臺灣過去有健全的助產士系統,目前也仍有助產士、助產師,獨立開設助產所,或是在醫院進行產前、產後諮詢、接生與陪產的工作,讓生產女性在反覆溝通的過程中,取得信任感與選擇的權利,其生產團隊亦能在這個過程中,理解、尊重生產主體的選擇,並給予最大的支持;這種對「生產」的「再發現」,出發點事實上是相當直觀的「善待產婦」,重新看待生產者的權利,而非只有一個選項。

        在這樣的理念下,生動盟並非反對、排除所有醫療性行為介入生產,而是要讓孕產婦有更完整的生產教育、能夠順暢溝通,做出最適合的選擇。諶淑婷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她在懷孕過程間,也定期產檢,了解自己身體和胎兒的狀態,她也認為年齡較高、有慢性病史或經判定為較高風險的產婦們,仍然應該配合醫療性的協助與介入,但其他健康、穩定且有獨立生產能力的女性,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權利;這也是生動盟對「溫柔生產」的定義,並不是追求「生產過程」的舒適性,而是女性可以隨時提出需求,與生產團隊溝通、配合,找出最適合的生產方式,生產主體擁有充分的自主性,且可以隨時尋求不同的協助;諶淑婷強調,溫柔生產常被認為就是「居家生產」,引起許多正反面討論,但「在家生小孩」,並不是生動盟倡議的目標,而是在這個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歷程裡,女性得以認識自己的身體、取得身體自主的覺醒。

        也因此,生動盟許多倡議的策略,多集中在「教育」和「輔助」兩個層面。在產前教育方面,建立「生產團隊」並積極參與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生產主體的配偶、家人不只應在心理上給予最大的支持力量,也應在這個過程中認知女性對身體的自主選擇,同時在這些課程中,也能學習到更多不需要透過醫療方式,卻能有效地達到讓產婦放鬆、減少疼痛的方式;此外,生動盟也將關注的議題擴及到產後哺育上,並辦理許多議題討論、交流的活動,透過擁有生產實務經驗的女性與其他多元角色的相互互動,讓更多面臨或即將面臨生產的女性得到更多支持的力量。

        另外在政策方面,生動盟認為臺灣應該更快速地向國外看齊,例如放寬「男性陪產(檢)假」的限制及請領標準,或基於性別工作平等法,調整產假、育嬰假的長度,前者能夠讓女性的生產團隊更能積極的參與整個生產的過程,後者則正視女性在產後的勞動權益與需求,促使臺灣邁向更平等、更具尊重的社會。

        生動盟對臺灣現行生產模式提出的生育改革,是以女性身體自主權的探索為核心,讓更多人面對「生產再發現」的議題,同時經過國內外更多生產資訊和案例的分享,拓展臺灣生育議題的視野,開創更溫柔、友善的生育環境。

【我生孩子,不生歧視】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參加2018臺灣同志遊行,訴求「婚姻平權,生育自主」

 

【更多議題及討論請關注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受訪|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諶淑婷理事長
訪談|蔣麗音、洪敍銘
撰文|洪敍銘
照片|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提供
發佈時間:109/10/30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7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