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成為第一線工作者的後盾——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

  臺灣醫務社工最早出現於1949年,一開始主要是協助就醫或因病出現經濟困難的個人與家庭,全民健保開辦後,工作重心則轉向病患與家屬的身心支持、疾病適應及醫病溝通。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秘書長莊東憲說明,病人跟家屬去醫院的目的是為了治病療傷,如果遭逢非醫療因素的阻礙,涉及心理、社會、家庭等議題,往往就是醫務社工要介入的範圍。

  據統計,2020年全臺醫務社工總數約2,020人,占全國社工總數的11%,比率不算太低,但目前仍有許多專業發展環境限制與訓練資源不足問題。溯自1981年實務工作者和專家學者發起成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是全國第一個社工專業組織,致力推動醫務社工專業訓練及服務品質的提升、人力配置合理化等議題。

1981年實務工作者和專家學者發起成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1983年舉行成立大會。

改善工作環境與自我尊嚴

  秘書長莊東憲曾任醫務社工11年,經歷內、外、婦、兒科和急診等臨床實務工作,又投入自殺防治工作,從「求生」領域投入「求死」的世界,7年後又來到協會,成為守護第一線工作者的專業組織秘書長。

  談及協會最重要的幾項工作,除了推動醫務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能力的發展外,很重要的一塊便是工作環境的改善。醫務社工於醫院服務,目前的人力配置是協會1989年成功倡議的醫院評鑑基準「1:100」。然而實際上,醫務社工除了負責一般急性病床業務外,還要輪小夜班、支援急診及特殊病房,也必須配合社政和衛政責付醫院的政策性業務,例如社會安全網、家暴、性侵害,人力及時間均相當吃緊。經過持續爭取,2020年終於又將數字變成1比80,雖然目前僅在醫學中心落實,但已是不容易的一步。

  倡議之外,協會也很注重群體向心力的凝聚,例如COVID-19期間募款幫醫務社工加保醫療險、寄送關懷包和相關書籍給各院醫務社工,另外也邀請企業基金會贊助成立專屬醫務社工的獎項與獎金,以不同方式讓散布各處的醫務社工感到被支持。協會也曾主辦有趣的串連活動,設計、製作徽章,寄給每一家醫院的社工,邀請大家於社工日一起配戴、上傳照片,形成社群連結,並強化「醫務社工不是志工」的正名。

COVID-19期間協會募款幫醫務社工加保醫療險、寄送關懷包和相關書籍給各院醫務社工。

  「平常醫務社工很少走出醫院,所以社群共榮也是很重要的工作,讓大家知道我們是一群有名有姓的人。」莊東憲說。

衛政、社政三不管地帶,盼納入醫事人員

  近年協會最積極倡議的,則是將早年被劃為「行政職類」的醫務社工納入醫事人員之列。原因有幾項,首先,醫務社工在臨床提供專業服務,卻無法獲得和醫事人員相同的給付和認可,專業服務無法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也不能成為自費的服務項目,這會影響醫院對社工專業角色的認定及聘用社工的意願,也阻礙醫務社工人員的職涯發展。

  其二,醫務社工落在衛政、社政的三不管地帶,當社政單位對社工提供福利、調薪時,因為大部分醫院屬私人單位,社政單位通常無法要求醫院配合提供;同樣地,衛政單位照顧醫療系統時,也常常會漏掉社工。

  為了推動此議題,協會近年持續加強醫務社工專業的自我建設與準備,包含:建立專業實務準則、臨床指引、能力評核機制和專業工作基準,同時透過串聯大、小醫院辦理教育訓練,強化醫務社工的服務品質,以達到在醫療團隊扮演專業角色的核心職能。

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

  儘管工作與倡議都不容易,莊東憲依然對醫務社工抱持熱誠和願景。他認為,各領域的社工工作都很容易因失去動力和方向,而感到疲乏,若要說是什麼讓自己能面對無力、壓力和挫折,其實還是個案的回饋。他分享,曾有一位長年不受親友關心的頭頸部腫瘤病人,在返鄉病逝後,請病友捎來一張卡片,裡頭寫道,這輩子他都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但當他知道他的生命故事和治療歷程,可以透過莊東憲幫助更多病人,他的人生就有了意義。

  莊東憲笑道:「這份工作的價值之處在於,我們將影響別人的生命跟生活,但這同時也改變了我們自己的生活與生命」。

醫務社會工作協會製作徽章,凝聚社群向心力。

 

採訪|蔣麗音、李奕萱
撰文|李奕萱
照片提供|莊東憲

發佈時間:113/04/16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284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