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翻轉「障礙」——醫務社工的分享視角

  人的一生,真的有所謂的「公平」嗎?

  在醫院裡扮演著重要角色的「醫務社工」,每天都必須接觸來來往往的人群,面對各種不同病狀的患者——每個人來到醫院的理由各不相同,他們的需求及困難,自然也有很大的差異。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陳亮螢社工師曾在訪談中分享,醫院中各科別的專業各有不同,而病患的主治醫師如有不同需求,都會在評估後照會其他單位協助,而社工師通常處理的不外乎涉及了「經濟問題」、「照顧問題」、「協尋家屬問題」、「保護性議題」或其他「福利諮詢」,其工作範圍也包含急診、門診。由此可知,除了病症的治療與消除外,其他與「人」及其生活場域、網絡密切相關的議題,都需要仰賴社工的介入,特別是有兒少保護、家暴、身心障礙等更具複雜性的個案,所謂的「療癒」,就必須有更細緻的觀照。

  榮獲2023年第十三屆新北市閃亮社工新秀獎的邱瑀庭社工師認為,在助人工作現場中常常會有的迷思,就是人們在面對病者(特別是身心障礙者)時,會自然而然地帶入了「病」的視角——認為他們必須被幫助、被特別對待、被特別關注的。然而在醫務社工師的經驗反射中,我們看見他們往往反饋出「我需要同理,而不是同情」、「我是病人,不是犯人,我也需要正常的生活」的聲音,這也促使人們嘗試換位思考——當我們因為障礙而成為病人時,我們希望如何被看待,當然也回應著病人自主權的諸多討論。

  在醫院這個時時上演生老病死的場域中,人生而「不公平」正體現於各種病症與殘缺,作為醫務社工在與病者交談與溝通時,雖然很難迴避某種對命運的感嘆或埋怨,但他們在思考的是,有哪些實際的作為,能夠協助「翻轉」這些因為不公平而造成的「障礙」?

  目前臺灣有非常多的社福團體都提倡「給障礙者一個機會」,進而聘用身心障礙人力進入職場,不少庇護工廠或日間作業設施(小作所)也都會推出產品,表現出障礙者們邁向自立生活的努力;然而,社工師引導我們更進一步思考的是,這些「照顧」背後的本質,事實上還是一種對人的生命的尊重與真誠,而應避免凡是以「利益」為出發點的互動;也因此,如何通過交談進一步觸發個案的能力與力量,成為醫務社工們在解決實際需求之外,更必須訓練且展現的專業素養。

  對醫務社工而言,他們的服務場域確實有所侷限,而且必然會涉及補助、資源媒合或其他和「錢」有關的細節;另一方面,在陪伴病者短暫的時間裡,往往最先需要分攤的是各種不同質疑眼光與火爆的詞彙語氣——「因為你是社工」一句話在臺灣社會中似乎過於武斷地定調了社工們的責任與身分,而較少看見其專業工作方法的討論,然而我們又往往能在這些誠懇且耐心的互動中,看見人們脆弱、柔軟與需要幫助之處,在需求被滿足或者被照顧之後,發自內心的感謝,便成為消除所有負能量的動力。

  邱瑀庭社工師分享,對她而言從事醫務社工最有成就感,也是最能自我肯定的價值是,她所說的任何一句話、任何一段文字,可能成為病者或個案一瞬間的安定、鼓勵或溫暖,進而幫助到在面對人生各種不公平時的各種困難與挫敗,這就彰顯了助人工作的意義,也是社工無法被AI人工智慧取代的價值。

 

撰文|洪敍銘
※本文參考並整理國立中央大學公益傳播中心「公益傳播線上沙龍EP22|翻轉障礙,醫務社工溫暖世界的角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tGiQVUjwQ&t=251s)及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島嶼的邊緣,世界的中心EP9|陳亮螢社工師主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VKA7V3TiY)兩個訪談節目,以醫務社工的角度,說明其工作內容與對於助人工作的價值核心及收穫,值得社會大眾閱聽與參考。

 

發佈時間:113/03/28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957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