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主題報導

助人專業的另類空間與發展——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江季璇社工師專訪

        「開業」,往往是一個人創造自我價值、發展創意可能的最佳表現方式之一,而對於廣大的社會工作者而言,社會工作的「創業」,能在助人專業的實踐中,兼顧獨立自主的工作形態與時間的自由彈性,「社工師事務所」就提供了一個美好的願景與想像空間。

助人工作的夢想實踐

        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的負責人江季璇社工師(以下簡稱江社工師),回顧她就讀大學社工系時,夢想自己能成為具有證照的助人社工師,但起初卻絲毫沒有「開業」、「創業」的想法。她說:「我的個性勇於接受挑戰,在自己有所欠缺的專業領域,也喜歡嘗試新的學習」,或許是對助人工作的熱忱和積極吸收新知的個性使然,除了持續進修外,她也在民間機構、政府單位服務,對兒虐、兒少保護、家庭及親職教育、督導、社工管理與社工倫理等領域,都有專精的研究成果和豐富的實務經驗。

        江社工師認為,「社工師」和「醫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心理師」一樣,都是「專業人員」,因此除了取得「證照」的重要性外,社工專業也具有並應發展出獨特的特色——進入社區現場、走入家庭、了解家庭;換言之,正因助人專業透過以「人」為出發點的陪伴、關懷、建立支持體系與力量,包含了許多專業知能和技術,因此更應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認識社會工作的內涵,這讓她漸漸萌生了開設社工師事務所的想法。

        在她的服務經驗裡,臺灣負責推動、執行社會工作的政府部門及民間單位,都面臨各自的挑戰與議題,例如公部門時常受到法規的規範、預算的限制、輿論的壓力等等,讓社會工作的發展受到若干侷限;而民間規模較小的社團法人、協會組織,在經費、用人上,又非常仰賴政府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社會中災難、危機個案的發生頻率和數量均不斷上升,加速了對社工的需求,然而極少的人在對推動社工師開業,種種因素相互影響,終於讓江社工師於2006年4月創立「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以「團隊禾鋤共建良善、健康的心靈」、「擁抱陽光、展翅翱翔」為目標,開啟了極具挑戰,卻又滿足的人生新頁。

社工師事務所在臺灣的處境與困境

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的核心價值「擁抱陽光、展翅翱翔」

 

        1997年4月制定頒佈的《社會工作師法》第21條即設立了「社會工作師事務所」的設立及其相關規範,然而歷來對「社工師事務所的收入來源」、「使用者付費問題」、「社工師事務所在社會工作專業中的價值」有過許多討論。江社工師認為,這些問題中存在兩個非常關鍵的現況:(一)政府及社福政策對社工師事務所定位的模糊;(二)社會大眾普遍對社會工作認識不足。

        另一方面,依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截至2019年臺灣僅有29家社會工作師事務所開業,其中負責人年齡為30-34歲者僅1家、35-40歲者3家,其餘皆為40歲以上,也顯示出開業的高門檻,在實務經驗、理論背景、經濟條件上,都需要有充分的累積。

       江社工師說,《社會工作師法》雖然明訂社工事務所設立準則,卻沒有明確規範其能服務的對象、項目及範圍,這造成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少政府方案中未將社工師事務所列為補助委託對象,身為負責人的她也必須時常往來稅務單位,理解並說明「營利/非營利」的認知落差;另一方面,社工專業在臺灣的弱勢化傾向,也表現在「社會工作」的定義、「社會福利」的內涵,與警察、消防、醫生等專業相較,缺乏更鮮明的意象,但她認為,社工最重要的功能和使命在於「整合」,即結合社會學、田野的方法進行個案、團體、家庭、社區的助人工作,用生態系統觀點來理解人,並充分釐清環境對「人」的影響,也就是說,大家普遍認為的「陪伴」、「關懷」應該有更深化的意義。

        在她的理念裡,社會工作是為了捍衛「人權」,脫除特別是弱勢族群被貼上的「標籤」,同時提供跨專業團隊的多元資訊、養成資源,不僅是給予金錢或物資援助,而是如何透過相互信任、支持,達到真正的「關心」,同時社工謹守社工倫理,重視個案的權益,「做可以做的事」,協助個案自立,得以回歸社區,重建其社會功能。

        江社工師笑稱,其實社工師事務所和其他民間單位、政府機關做的事情,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社會工作有非常明確的「人本」價值,只是她更強調的是社區紮根的努力,社工師事務所因盈虧自籌,在法令上,也有無法募款、不得接受捐款的限制,不過較為自由的地方,是服務內容較不受政府方案的限制,可以彈性規劃、安排工作時間,也能藉此更深入個案及家庭。

社工的自我訓練與修煉

        臺灣社會文化、歷史脈絡的影響、人權意識的抬頭以及「兒虐」、「家暴」、「性侵」、「災難」等事件的頻傳,讓更多社工有其發揮專業的背景,而年輕的社工,以及正在大學修習社工系的學生們,應該通過哪些訓練成為能夠從業的「社工」?

        江社工師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本心」,也就是社工倫理「尊重、關懷、正義、堅毅、廉潔、守法、專業」的原則;此外,在大學階段的養成訓練中,也要確立自己想當社工的動力、取得證照,每個學校都會規劃實習學分,也是非常重要且難得得以接觸第一線的磨練。

        投入職場後,社工督導會分享許多經驗,但更重要的是自身應透過專業成長團體、工作坊、討論會等活動自行學習,臺灣的社會工作更強調家庭系統、理論和對應的技巧,如有機會,也能到國外考察、看看西方國家在社會福利、社會政策上的建構。

        江社工師雖然已身經百戰,同時是資深的社工督導,訓練、教育許多實習學生或在職社工,過去也身兼民間組織的理事長、社工師事務所的管理層,她仍不斷地學習、訓練自己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長年的社會工作經驗裡,她認為自己「樂在其中」,她也分享其中關鍵處,不外乎就是能夠明確地確認自己想要及能夠服務的主要群體,在專精領域上更專精,因為她認為「資源是自己給自己的」,最後就是經驗的傳承、培育新一代的社工,也期待透過更多的宣導,讓上至政府,下至人民大眾,對社工專業能夠給予更多肯定與支持。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禾善社會工作師事務所也印行相關的出版品,在社工教育及培訓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受訪|江季璇社工師
訪談|蔣麗音、洪敍銘
撰文|洪敍銘
照片|江季璇社工師提供

發佈時間:110/05/25
網站導覽 購買資訊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版權所有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served

115204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六段488號12樓|聯絡電話:02-26531949| 署本部位置圖

建議瀏覽器:Chrome、Firefox、IE10以上版本(螢幕最佳顯示效果為1280*960)

目前瀏覽數: 3400131